地震是都市裡的潛伏殺手,台灣發生地震頻率高,民眾平時應該做好防震準備,慎選結構安全的建物,切忌隨意變更房屋原有格局,並委請專業結構技師補強房子的小瑕疵、裂縫等,才可在地震來臨時將生命財產的損失降到最低。

 

 2006年恆春地震喚起國人921的恐怖記憶。過去南部向來被視為是「弱震區」,但是學者提醒國人與政府,拋棄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整個台灣應該視為一個「強震區」,尤其南部地區,在建築或相關設施上都應該提昇防震層次,民眾也應該加強警覺及準備工作。(劉怡伶報導)

 

 


在國內「地震建築」領域享有盛名的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姚昭智與張嘉祥,不約而同地提出警語,因為台灣偏佈斷層,沒有哪個區塊是弱震區或是強震區,張嘉祥教授表示,目前都是根據當地地震反應譜來判別,但是就工程或是防震工作來說,意義不大;台灣面積小,所以整個台灣都應該視為「強震區」「台灣比加州、日本九州小,怎麼能再分強或弱,國人觀念應該修正」
姚昭智教授則認為,過去南部高屏地區被認為比較不容易發生強震,經過恆春強震之後,應該有所修正,在建築的結構與建材選用都應該跟著提昇,而且政府應該繼續編預算積極推動公共工程的耐震評估與補強工作,以確保下一個強震來臨時,我們已做好準備。 

 

 

台灣有三大地震帶,而斷層帶又是地震的高危險區域

所謂「斷層」,是指板塊運動的交界面所擠裂的扭曲地帶。台灣活斷層有數十個,其中不少是位於人口稠密的地區,一旦發生地震,損害將難以估計。


太平洋房屋分析,台北盆地由於地形特殊、土質鬆軟,一旦地震來臨,震波會產生擴大效應。大台北地區,分別有 「台北斷層」、「山腳斷層」、「楊梅斷層」 、「南崁斷層」等四大能量較大的活斷層 。其中,台北盆地東南緣、信義計畫區、松山區,甚至五股、新莊、北投等地,早已蓋滿超高層大樓。如果建物營造或施工不當,致大樓耐震力不足,後果可能會比九二一大地震,更為嚴重。因此,如果您在市區買超高層大樓,最好挑選耐震力較強的鋼骨結構大樓。 


環顧大台北山坡地住宅,十二層以上的高層大樓特別多,選購時,要考慮其旁是否有斷層通過。


例如台北國際金融大樓基地南方約200公尺處,就是「台北斷層」通過之地,在大樓設計之初,斷層問題就是該案最大爭議之一,所以,防震成為施工最被重視的項目。而且,如果超高層大樓旁有斷層通過,一旦板塊不正常運動,交界面推擠,大樓安全必須多注意。

 

自然災害無法預測,但仍可盡人力避免蒙受重大的房屋損失,台灣活斷層有數十個,其中有不少是位於人口稠密的地區,一但發生地震,其損害將難以估計。目前位於斷層帶上的房子應加強耐震度,而醫院、警察局、政府機關、消防單位、學校、重大公共場所一定要避開活斷層上,以免造成更大的災害與搶救的困難。 

 

而大部分高層大樓,結構為鋼筋混凝土 (RC),擋土牆施工時,品質易瑕疵,因此,針對耐震力來分析,買鋼骨結構(SC)或 鋼骨鋼筋(SRC)大樓,會比一般RC大樓 具耐震力。

 

 

 

@ 各建物耐震度有別  @


至於各建材耐震性以純鋼骨建物較具抗震性,其它依次是鋼骨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磚造屋,但是如果結構設計、施工品質沒有問題,基本上各種建材的抗震性差異並不大,但如果房子是蓋在地層活動帶、土質鬆軟帶、或地基處理不好、採挑高設計,是造成建物抗震性差的主因。另外未按規定改建,打通樓層,破壞棟樑結構也會造成抗震性減弱。  

而建物外觀呈L型、T型、U型、十型、雙塔、不規則或樓層有退縮造型者,在地震來臨時,因轉輒處多,較容易發生斷裂、倒塌。不過根據以往地震災害的例子,房子以偷工減料及施工不良而發生倒塌的危險性大於建物本身建材的不同 

 


@ 防「震」有道 @


太平洋房屋提醒民眾在選擇購屋時,除了要挑選信譽良好的建商、平常須詳細檢查建物結構:

購屋人防震,如果是買地震帶上的老舊房子,則要注意結構安全。

柱子與牆面是否遭到破壞、樑柱與牆面接頭處出現45度以上且寬度超過0.3公分以上的裂縫、或剪力牆產生許多裂縫,這些現象表示防震力已受損。

 

另外挑高產品、夾層屋要小心挑選;民眾最好也不要任意變更房屋原有格局,破壞建物的抗震性,如擅自頂樓增建、打掉牆面、擴建陽台等;如果有發現小裂縫等小瑕疵,應立即改善,防止空氣及水分滲入,破壞鋼筋,進而影響結構安全;

 

而家中裝潢擺設,要掌握「上輕下重」原則,切忌疊高物品避免地震來時被上方重物砸傷,且善用吊櫃收納取代層板,尤其是樓層越高,震度越強,更需要加裝固定設施,以免物品掉落。,平時多留意,才可將損害降至最低。 

 

不管地震前後,如果建物的結構堪虞,應委請結構、土木、建築專業技師評估並施作補強,民眾可向這三個公會請求協助鑑定;若不幸位於斷層帶上也不必驚慌,現代合法建築物大都符合於一定的耐震度,只是更須隨時留心建物出現的變化,並立即改善缺失,在地震來臨時須鎮定應對,如此才能住得安心。 

 

 

專家提醒,民眾購買防震住宅前,有些觀念需先釐清。

 

一、鋼骨結構不是抗震萬靈丹。鋼骨結構在樑柱焊接上,必須使用較高級技術,品質較難控制,有時焊接材料抗性不佳,反而會因地震強大拉力而裂開,美國早就禁用台灣常使用的人工鋼接法。

 

二、鋼筋混凝土結構一樣強。就連建商自己都說,施工品質攸關結構是否如理想安全的關鍵,只要用料實在,監工確實,蓋出來的房子不會比鋼骨住宅差,鋼筋混凝土結構還相對較鋼骨耐高溫。

 

三、制震壁僅局部使用。華固建設副總洪嘉昇表示,制震壁、組尼器等附加裝置,作用在降低振幅、提高居住舒適度,制震壁會安置在建物受震力最大的位置,用來減振或消能,遭破壞後容易更換。

 

四、挑空、少柱、少牆危險高。很多住宅強調一樓大廳的氣派與寬敞,常採挑高設計,如果樑柱少又欠缺實牆支撐,將形成建物下盤不穩,就有如一個人踩竹竿容易失去重心,因此最好有大樑輔助及設實牆,房子才會穩固。

 

     1.購買預售屋的建照與產權是否能提示清楚:

 建築物興建,要領有建造執照,完成後要申報完工,經檢驗合格才可以領取使用執照,建商如果是和地主合建,購屋人最好分別和地主簽立土地買賣契約、與建設公司簽立房屋買賣契約,以免日後建商和地主一旦發生合建糾紛時,拿不到土地產權。

 

     2.稅費誰付:各種稅費由誰負擔,應該在房屋買賣契約書中註明。

 

     3.問清楚公設比:自用面積多少,含不含夾層坪數,都要一併問清。

 

      4.何時可完工:購屋者最關心的是交屋日期,簽約時應註明開工日期、完工期限與交屋日期,並注意使用的是「工作天」或是「日曆天」。

 

     5.用什麼建材:如電梯、廚具、衛浴設備等,多會在契約註明廠牌「或同等級建材」,但何謂同等級建材,最好在契約上註明建材內容及保固期限範圍。

 

     6.注意樑柱與格局:預售屋平面圖只看得到「柱」,卻看不到樑的位置,因此有必要主動詢問銷售員,以免交屋後才發現大樑影響到空間規劃與家具擺設。

 

      7.關心違約責任:購買預售屋,從簽約到實際交屋約需經13年的時間,簽定契約時應詳加注意違約條款內容,並注意賠償的金額是否合理。

 

 

 

台灣活斷層查詢系統http://gis.geo.ncu.edu.tw/act/actq.htm

 

出處:http://volcano.gl.ntu.edu.tw/worldwide/taiwan_faultmap.htm

http://money.chinatimes.com/invest/estate/price/pacific931116.htm

           http://teachers.tssh.ntpc.edu.tw/cc2/%E7%94%9F%E6%B4%BB%E7%A7%91%E6%8A%80/%E9%98%B2%E9%9C%87%E9%A0%88%E7%9F%A5.htm#抗震 別迷信鋼骨結構

arrow
arrow

    中信房屋~俊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